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刊物的高质量发展,9月11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刊物建设推进线上会议。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志晓教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何中华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韶兴教授、周向军教授、徐艳玲教授,副院长董沐夕,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常务副院长郝书翠、党委书记陈广奕、副院长马秋丽,《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编辑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院长张士海主持。
张士海首先介绍了参与本次刊物建设推进会的专家学者,并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集刊的创刊和发展历史。之后,郝书翠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发展至今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机遇,以及进一步申报为期刊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包括申报材料准备、召开线下论证会等。

在专家指导和建议环节,各位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刊物建设与申报材料准备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商志晓对前期申报材料在条件基础的说明、未来架构的设计等方面表示了肯定,并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领域基础和影响力的积累,相关专家团队力量的支撑,兼顾理论与实践研究来进行栏目的设置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何中华提出申报材料的准备需要有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认为可以进一步突出立足齐鲁大地办刊的地缘文化优势,在有清晰的读者定位、对未来筹划的可操作性、与其他类似刊物相比的独特性等方面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王韶兴从申报材料的文本表述细节入手,提出办刊宗旨需要有统领性、核心概念的表述有待进一步规范的建议。周向军认为办刊应立足更广阔的视野,办刊宗旨需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整体性、历史性的阐述,聚焦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和学理化的研究阐释。徐艳玲则建议刊物的定位和特色有待进一步具象化,精简申报材料文本的冗余信息,并借鉴优秀刊物办刊机制建设的成熟做法。
针对专家建议,陈广奕表示将对其进行充分的吸收和采纳,并加快推进刊物建设工作。最后,张士海进行了总结发言,明确了持续提升《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办刊质量的工作方向,商定了进一步推进期刊申报工作的后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