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社会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五个聚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优势,动员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基层调研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在知行合一中服务社会发展,扎实有序开展2024-2025学年寒假社会实践。
自社会实践工作启动以来,学院扎实开展社会实践立项培训工作,指导立项校级重点团队5支,院级重点团队29支,200余名师生组成的34支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足迹遍布山东、山西、河北等9省20余地市,学院师生扎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沃土,在基层中听到真言、学到真知、领悟真谛,将社会实践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实习就业等有机结合。各团队于中国青年网、山东大学学生在线等校内外媒体平台发表多篇新闻报道,进一步扩大实践活动影响力,以切实行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
一、聚焦基层党建,探寻治理新路
学院引导师生充分用好学科特色,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开展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理论宣讲活动,为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经验。“党辉织梦·治启新程”调研团深入日照社区与企业,通过探讨和问卷调研获取基层党建一手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扩大实践影响力。“青”心非遗实践团奔赴山西非遗小镇,梳理“党建+非遗”典例,结合小镇特色形成实践理路,通过多平台发布推文助力乡村振兴。“青心向党,筑梦乡行”实践团、“立马山河”实践调研团扎根济南吴家堡街道、泰安肥城市等地,聚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采用多元方式形成翔实报告,提升居民认知与参与度。

二、聚焦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学院引导师生挖掘地区传统红色资源,创新实践方式,探索红色文化保护传播新路径,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发挥积极作用。“红迹守望”实践调研团深入山东省六市七处“小众”红色资源点,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揭示资源在传播、展陈、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开展多场宣讲,让红色基因焕发生机。映山红志愿宣讲团以传承沂蒙精神为目标,深入社区、学校等,通过传唱红色歌曲、有奖问答等形式增强宣讲吸引力,推动沂蒙精神深入人心,并通过问卷、报告、视频剪辑、宣传账号等方式扩大传播范围。知行·马克思主义劳育先锋队走进济南解放纪念阁等场馆,生动讲解传播历史文化与革命精神,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为弘扬红色文化、践行劳动精神贡献力量。

三、聚焦国家安全,强化使命担当
学院引导师生牢固树立并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调研、研究与宣传,探索国家安全教育新路径,为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国安山大调研团走访多处展馆和校史馆,从革命信仰、国家安全观历史脉络及山大担当三个维度深入研究,形成理论成果并多平台推广,提升公众意识。海魂铸梦队聚焦海洋安全,参观博物馆,总结经验、研究威胁、提出策略,呼吁增强海洋安全意识。国安卫士队调研国家安全教育现状,形成报告和视频,为教育推动提供参考。“守护往昔革命文物,维护今朝国家安全”团队走访齐鲁地区博物馆,挖掘文物内涵,搭建传播阵地,撰写论文,助力国家安全教育。

四、聚焦基层实践,服务社会发展
学院引导师生通过实践调研、宣传推广和志愿服务,积极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青马新声”团队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开发,深入山西省太原市黄河流域,制作音视频展示汾河段生态状况、剖析相关议题,相关作品上线多平台,为传播黄河文化作出贡献。“青马筑梦”社会实践队在多地开展政务实践,认真履职并积极参加活动,通过自媒体宣传成果,撰写报告,为家乡发展提建议。“步岳寻真”实践团以“数智治理”为主线,赴四省五地调研,探索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总结“技术+制度”模式,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青澜志愿队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赴多地调研,制作音视频和报告,通过多平台宣传,引起社会关注。“黄河安澜,青春添彩”团队走访多地,制作音视频作品,讲述黄河故事,与海外组织合作,提升黄河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爱“童”行实践团走进残疾人服务中心,开展“希望小屋”志愿服务,帮扶困境青少年,通过多平台宣传,传递温暖与爱心。

五、聚焦母校回访,共筑梦想桥梁
学院引导师生积极展示学校学院风采,引导广大青年主动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主动报考山东大学,在山东大学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筑牢报国志向。“相约山大,冀往情深” 河北学子母校回访团、“相约山大,薪火相传,梦想起航队”、豫见山大队、青马历传宣讲队、八大山人队、“浙”里“山”海队、“山魂海韵,盼君而来”母校回访宣讲队等多支队伍奔赴各地高中,精心准备宣讲内容,全面介绍山东大学校史校情、专业设置、招生政策等。成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经验、答疑解惑,激发报考热情,搭建山大与各地高中沟通桥梁,助力学校学院人才选拔与优秀学子成长发展。

躬耕不辍,行路不止。下一步,学院将紧扣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相关要求,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持续优化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大思政课”中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在社会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