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细致剖析“运河城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深层规律,调研运河航运遗产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多元路径,8月11日,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兴文知行”实践团赴北京通州开展专项实践。


一、实地探访,体味“运河思政”底蕴
实践团一行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探寻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密码的参观之旅。在馆内,成员们依循各主题展区有序参观,认真查看泛黄的漕运文书、再现运河居民生活的画作,成员们就古人治水兴邦中蕴含的民本思想与担当精神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运河对区域发展、文化交融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探寻遗迹,发掘思政教育根基
实践团对北京通州段古运河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使成员们深切感悟到运河文化的深邃厚重。通州石坝码头所留存的漕运管理体系痕迹与商贸交流印记,充分凸显出通州在历史进程中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及其兼容并蓄的开放格局。成员们沉浸于通州浓郁的运河文化氛围中,敏锐捕捉到锐意进取、协同共进、文脉传承等精神特质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为“运河思政”在内涵维度的拓展与载体形式的革新提供了多元的思考视角。




此次北京之行,实践团掌握了“运河思政”深厚的文化底蕴,明晰了运河文化遗产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接下来,实践团将不断挖掘运河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切入点,致力于为“运河思政”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助推“运河思政”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