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 暨校情主题教育

发布时间:2025-09-07 作者:点击次数:

活动总结|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

暨校情主题教育


9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第一课暨校情主题教育,2025级全体本科新生参加。活动由学院2025级本科新生辅导员老师项传龙主持。

“开学第一课”标志着2025级本科新生大学生活的正式开始。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围绕破冰相识、阅兵感悟、军训动员及校园安全四大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快速建立集体认同、全面树立安全意识、深入锤炼意志品格、自觉厚植爱国情怀。

随后,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带领全体新生游览校园。同学们从马克思主义学院楼出发,依次途经明德楼、公教楼、体育馆、知新楼、齐园餐厅、理综楼等主要教学与生活场所。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为新生们详细介绍了校园基本布局和各类服务设施,深入讲述了校园雕塑背后蕴含的山大先贤故事,并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解答。

开学第一课暨校情主题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帮助新生全面了解百廿山大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使新生深刻领悟“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从而激发其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为深入开展各项新生教育服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紧扣实际、讲求深度、注重创新,深入开展一系列特色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切实提升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新生感悟】

在观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活动的当天下午,马理25班召开了第一次班会。在班会上,辅导员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重温了阅兵式的精彩瞬间,那一幕幕震撼的画面,让大家深切体会到祖国综合国力提升带来的自豪与骄傲。我们的内心是激动的、憧憬的、振奋的。以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活动作为开学的第一课,不仅让我们有幸看到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同时也是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行动。正思想以引行动,修品德以定根基,作为马院的新生,思想端正是为国家储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在山大成长的首要目标,是我们踏实求学的保证。在未来四年里,我们愿将所学化为所行,让思想的力量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去,为我们共同眷恋的校园、社会、国家耕耘一份不悔的年华。

——蒋雨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们齐聚一堂,怀揣着最庄严与敬佩的心情,召开班会。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浓重的爱国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当整齐的队伍走过,当一个个国之重器依次亮相,在自豪之余我又添了一份感慨:八十年沧海桑田,硝烟散尽之后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作为马院学子,更应永怀“一寸丹心图报国”之志,凝聚理论之力,助力伟大复兴。在观看阅兵活动之后,我们进行了主题分享,了解了胶济铁路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东北抗日联军在血火岁月里艰苦卓绝抗战的光辉事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军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当代青年应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扬爱国之心,履报国之情,在百年复兴之路上接续奋斗。

——刘芷溪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中国共产党人是时代之卷的“答卷人”。在观看今天的阅兵活动时,我深刻认识到了和平和团结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我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能实现!漫步在山大的校园中时,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八马同槽”雕塑。我原以为那些日子已然成为历史,但是今天,我看到雕塑周围的长椅很多同学在读书、在背诵、在讨论,八位大师好似从未离开,他们的精神仍常在同学们左右。一代代山大人正在用热情与坚守证明:历史的利剑或许可以把一段过往斩入历史的洪流中,但它绝不可能战胜几代人接力捍卫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山大精神!

——胡高源

百廿山大,薪火相传。今天,我们班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参观了山东大学的校园。我们的脚印一步步印在山东大学的校园里,犹如正在翻阅一本古朴但深刻的书。明德楼让我们在心中刻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立身修己之术,知新楼让我们了解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求实崇信,不断创新的山大精神。学院楼也让我们明确了日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目标和追求。梁启超先生曾言:“惟进取也故日新”。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不移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发扬光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新山大人的心性、魄力与担当!

——李雨洁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作为25级新生,我们在学长学姐们的陪伴下游览了校园。“明德”“知新”,教学楼的名称含义深远;“科圣”“至圣”,一条条道路跨越时空,让我们和伟人的精神产生共鸣。漫步在校园里,远处隐隐传来教授们讲课的声音;身旁人来人往,个个都是青春的模样;脚下这片热土,又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传递着“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信念……一时间,万千思绪涌上心头,百廿山大,历久弥新,学在山大,相遇在马院,是我最大的幸运,更是我最珍重的当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也将始终铭记山大给我带来的这份感动,铭记民族复兴的大任,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桂如星

从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楼开始,我们在学长学姐的指引下参观了山大校园,增添了对山大的热情与自豪,用青春之心体悟这座连接着历史与未来的校园。校园规划方正,道路纵横交错,两旁栽植的梧桐树荫为学子们减轻了些许夏日的燥热,令人心旷神怡。学长学姐亲切地介绍着道路两旁的楼宇,细致地解释了与我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教学楼里认真自习的学生、路过的教室内老师与学生们投入的课堂让我充分体会到山大“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八马同槽”雕像也重现了文化争鸣的风采,等待着新山大人赓续星火。有了明确的道路,未来我将在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的山大校园中全面增长才干,成为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山大人。

——王莛涵

初秋的风拂过山东大学的林荫道,学长学姐们带领我们这群新生穿梭于校园之间。他们的笑容与耐心,悄然消融着我们初来乍到的拘谨与迷茫。校园里的建筑既有历史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的科技融入。我感动于学长学姐们细致的关怀——他们不仅指引道路,更以亲身经历为我们解答关于学业、生活的诸多困惑。那种毫无保留的分享,让我真切体会到山大人血脉中流淌的真诚与热心。此次参观不止是熟悉环境,更点燃了同学间思维与心灵碰撞的火花。让我从中逐渐看到了自己未来四年的成长轨迹,感谢这份温暖的相遇,使我心中的不安化作憧憬与力量。

——赵起

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会

编辑 | 于佳扬

责任编辑 | 项传龙 刘静